综合来看,2018年资金市场利率仍将维持目前高位,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依旧不低。
2018年中国经济的六大预判 时光车轮进入到2018年,新年新气象,中国经济也迈入新年代。
2018年中国经济将向什么地方去,可能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关注的话题。
在此,大家试图对2018年中国经济进行大胆的预判和猜想。
一年过后,再来看大家今天做出的预判,一定会有一些会最后变成现实,也有的会有明显的偏差。
预判1、经济增速将回落到6.5%左右,但增长水平将明显提高 经济增速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中央对经济增长速度颇有信心,多次强调优质增长,不提适度扩大总需要等稳增长目的。
由此,只须不出现大面积的失业现象,决策者对经济增速的容忍度甚至将调整到6%-6.5%区间内。
事实上,过去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水平显著提高。
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趋势是:目前监管部门严控的金融业和房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本文暂且把房产和金融业作为虚拟经济部门),实体经济部门对GDP的贡献率则不断攀升。
在经济增速基本稳定状况下,2017年三季度房产和金融业对GDP累计贡献率降至11.2%,实体经济的贡献率则达到了88.8%。
从拉动GDP增速看,2016年一季度实体经济贡献的GDP增速迎来拐点,2017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了6.13个百分点,而房产和金融业贡献的GDP增速则降低到0.77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半年的峰值1.51个百分点接近腰斩(见下图)。
这一趋势正是中央控制脱实向虚、进步实体经济所期待的目的。
预判2、资金市场利率将持续维持高位水平 之所以做出如此的预判,有以下四方面是什么原因:一是如前文所述,中央对经济增长前景不悲观,稳增长重压不大;二是决策部门屡屡强调2018年将继续实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加上在防风险的政策目的下,严厉的金融监管举措将会延续,两方面原因叠加,将使得资金市场的供给端持续承压;三是目前资金市场利率的上升,仍然是2015-2016年低利率环境的正常的状态回归。
目前的利率水平,没偏离历史平均利率水平的中枢(见下图);四是全球货币政策将在2018年迎来同步转向,尤其是市场预计美联储还将加息三次,将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导致较大的挑战,为了保持中美利差维持在适合水平,央行将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动向。
综合来看,2018年资金市场利率仍将维持目前高位,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依旧不低。
预判3、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先弱后强的窄幅波动趋势 市场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一般是关注人民币对USD双边汇率的波动。
而在目前汇率形成机制下,因为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维持相对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人民币对USD汇率的波动,主要取决于USD指数自己的变化。
2018年上半年,在特朗普税改、美联储加息的一同影响下,加上2017年USD指数贬值幅度一度超越10%(见下图),USD指数或许会出现阶段性、恢复性的回升,相应地,人民币对USD汇率或许会有肯定的贬值重压。
但从中长期来看,税改会增加美国财政赤字,再则USD升值也不符合特朗普振兴美国实体经济的目的,因此USD指数并不拥有持续升值的基础。
由此,2018年人民币对USD汇率可能的波动趋势是:上半年跟随USD指数升值而被动小幅贬值,但贬值幅度低于USD升值的幅度,相应地,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将维持稳中趋升;下半年,USD指数重新震动走弱态势,人民币对USD汇率将重回稳中有升的趋势中。
整体上,在监管部门对资本流动、境外投资的正确引导下,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或升值的基础并没有。
预判4、国企继续去杠杆,民企有望加杠杆 中国宏观杠杆率高企主要源于企业部门,企业部门高杠杆又集中在国有企业。
为了达成控制宏观杠杆率目的,2018年国有企业去杠杆无疑是重中之重。
从政策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强和优是优先目的,大是强和优之后的自然结果,同时中央强调以处置僵尸企业为主要抓手破除无效供给,结合2017年11月26日国资委发文《关于加大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公告》(国资委192号文),对于央企参与PPP项目的规模、范围进行了严格规定,控制央企举债参与PPP项目。
预计2018年国企去杠杆的深度和广度将持续推进。
与此相对应的是,金融危机以来民营企业经过市场化出清去杠杆,资产负债表修复已接近完成,民企杠杆率已处于底部,并低于国有企业杠杆率达10个百分点。
同时,中央强调促进有效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并从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家精神、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改等方面鼓励民间投资。
因此,2018年民企加杠杆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预判5、地方财政将进一步规范透明化,基建投资将遭到抑制 近年来,地方财政开前门、堵后门的各项政策在持续不断推进。
近期中央关于地方财政有关的政策动向值得关注:一是人民日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前发表了财政部部长的文章《加快打造现代财政规范》,预示着2018年将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该文提出了将来财政改革的三大主攻方向:打造权责明确、财力协调、地区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打造全方位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规范,全方位推行绩效管理;深化税收规范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二是与过去两年决策部门大力支持PPP项目不同,2017年11月下旬,财政部、央行和国资委连续颁布政策文件,从PPP项目审批、资金来源和央企参与度等三方面重点防控PPP项目大跃进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伴随稳增长的目的渐渐淡化,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将可能出现持续的回落。
预判6、REITs将帮助住房出租市场达成跨越式进步 房产市场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门。
2018年房产市场,差异化调控政策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国一刀切的限购、限贷的严厉调控政策或有所缓和,尤其是限购政策,广州、南京、武汉等城市已通过吸引人才落户等政策出现放松的征兆。
但,目前严厉的限贷政策仍将受制于央行和银监会政策取向,短期内难有放松的征兆,加上按揭贷款利率的持续上扬,将抑制居民加杠杆的意愿和空间。
因此,为了维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18年房产调控政策整体放松的可能性较低。
相比较而言,在租购并举的住房规范环境下,长期出租市场将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前所未有些支持和鼓励。
怎么样激活社会资本参与专业化、机构化住房出租市场,减少土地价格、进步房产信托基金(REITs)无疑是有效的工具。
减少土地价格,将使得目前过低租金回报率上升到合理水平,而REITs等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步,将增加出租住房作为不动产的流动性,吸引更广泛的社会资金参与出租市场的投资。
在产品住宅补库存投资、棚户区改革和出租住房投资的三方面原因驱动下, 2018年房产投资仍将维持5%左右的增长,并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