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行业,车来车往是一位后来者。
两年前,从珍藏业起家的谢磊决定转战二手车行业,成立了车来车往。
使用C2B的模式,将个人二手车源集中到平台,通过竞拍达成买卖。
2016年2月,车来车往对外宣布完成1800万USD的A轮筹资。
去年年底,车来车往与成立于2009年的二手车帮卖平台开新二手车合并。
成立车来车往集团,谢磊任新企业的董事长。
这个大手笔让车来车往一时风头无两。
双方的合并被视为二手车行业的初次洗牌,谢磊当时的计划是在今年开启新策略,达成20万辆车的买卖量、120亿元的目的买卖额。
彼时二手车行业虽角逐激烈,但成立一年半后,车来车往的业务扩展至全国共9家分公司,职员近千人。
从行业进步初期到后来的非常长一段时间里,所有公司都曾陷入过花钱的怪圈。
拓客模式单一,毛利天花板低,运营本钱高,成为很难突破的瓶颈。
2016年,资本相继入局。
车商融获得1.5亿USD的D轮筹资,瓜子二手车拿到2.5亿USD的A轮筹资,二手车范围几乎成为红海市场。
从广告恶战开始,行业也充斥了太多花钱现象。
今年2月,车来车往集团也以8800万元冠名了辽足2017赛季。
车来车往没能撑到最后。
9月29日晚,谢磊向职员下发邮件,宣布公司因资金链断裂,不能不破产退出市场。
谢磊坦言,三年的时间,走到最后这一步,有不少错误,也错失了不少机会。
但目前回头来看,破产未必是一件坏事。
谢磊说。
以下是谢磊讲述,经创业家编辑:我当时做车来车往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想做一家上市企业。
在创立车来车往之前,我做的是珍藏和酒店买卖。
我做买卖的跨度非常大,由于我感觉,任何一个行业内的人想(在本行)做事都非常难成功。
之前我是二手车行业的门外汉,但最后也是失败了。
缘由在于跟其它行业相比,二手车真的非常复杂。
2015年我筹备创业,当时看中了二手车和教育两个范围。
从2011年开始,整个二手车交易市场进步速度特别快。
那时,我感觉做成这件事的机会很大,最后选择了二手车。
当时身边不少人都不看好,他们给我的建议是,行业太复杂,而从筹资能力到团队,我都没太多优势。
但我不信邪,坚持要闯一闯。
我对车非常有兴趣,看到二手车拍卖,也非常不错奇想要知道。
以前去上海出差,每次都会路过开新(创业家注:开新二手车)在吴中路的店,下定决心进入这个行业也是由于开新。
之前大伙都在讲二手车交易市场太混乱,什么都有。
进来将来你会发现,无论是连锁品牌卖场还是电子商务平台,都根本无法做大。
筹资难是车来车往遇见的第一个问题。
得不到其他人认同,这是我最初谈筹资时发现的问题。
后来我感觉创业的圈子存在一种圈层文化,(成功)拿到筹资的首要条件是,你已经在这个行业了。
有的人即便上次创业失败了,第三创业还会有人继续投资。
之前我不在这圈子,也不会给投资人讲故事,所以也一直没能拿到筹资。
在筹资难的状况下,盲目扩张,是公司资金重压的最大来源。
大家主要业务是二手车拍卖,从去年9月份开始,公司开始了迅速扩张,去年12月份的数据显示,公司平均每一个月在北京的成交数目有四千多单。
而这个时候我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急于扩大规模。
公司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近一千人,最后致使了管理人才的缺失,也忽略了对中下层人才的培养。
去年年底,车来车往和开新合并,重新调整团队花了不少精力,前后投资了一亿多资金。
从这个角度来讲,也为车来车往的资金增加了重压。
但(投资开新)我并不后悔,由于我感觉它的模式是现在国内二手车电子商务平台中比较适合国情的。
它最重要的两点在于:可以盈利,双方都不允许议价。
在这个行业,单店每月达成盈利五六百万,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由于在整个二手车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真的的买卖量占比连10%都不到。
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我感觉目前活得最好的就是二手车经销商。
它直接从事汽车的交易,从买到卖,都是看准了一辆车有收益,才会去做。
目前所有些(二手车)电子商务都是看着活得非常不错,但真的盈利的没几家。
有些一直高喊自己已盈利,但可能并没。
单纯靠佣金根本养活不了几千人,这是致命的弱点。
大家需要考虑的是收益从什么地方来,除非自己做二手车交易,不然没任何差价可赚。
电子商务平台单纯靠佣金不只走不长,最后也活不了。
目前不少公司都开始做筹资出租,它的本质也是自己切入买卖。
到今年6月份,企业的资金明显出现了问题。
当时我的想法是挺挺应该能过去。
但因为发现得太晚,对资金来源太乐观,最后还是没能让车来车往活下去。
车来车往原来也有不少机会,但在最重要的点上我没抓住。
二手车拍卖不只没钱赚,且一直处于花钱状况。
大家当时的机会就是做二手车金融公司。
去年,大家二手车金融公司做得还很好,但由于遭到拍卖业务的影响,我决定把金融企业的钱撤回来支持拍卖,最后的结果是恶性循环,两边都没能坚持下来。
同时,筹资出租风口来的时候,我也没抓住。
大家从去年3月份开始准备筹资出租的业务,但我最后还是舍弃了。
这是我最大的错误。
作为最后决策者,只能怪自己。
目前回头看,当时假如能迅速停掉拍卖,全力进步金融,可能是不同的结果。
目前的二手车行业,参与者已足够多。
对于这个需要花钱的行业而言,包含车来车往在内,需要要有革新的模式,做跟其他人不同的事才会有机会。
有时我在想,假如我能提前对企业的状况有个预判,在5个月之前开始规划这类东西,可能就不会是目前的结果。
不过换个角度想,破产可能也是件好事。
毕竟对于公司来讲,单纯地靠佣金,永远满足不了平时开支,也不可能达成盈利。
这一段历程没成功,但它对自己而言是财富和资本。
经过这三年,我理清了一个思路,自己并不合适创业,更合适做一个投资人。
但即便做投资,我也不会投网络企业,太短命,也非常悲催。
下一个目的,是投出几个上市公司。